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端豆腐,四川方言里有两个意思。
一、双手捧(别人)的脸。
为表示喜爱的动作。
多用于小孩。如:来,乖娃娃,给叔叔端个豆腐,就给你糖吃。
偶尔也见年轻夫妻或恋人之间相互端豆腐。
二、买(卖)豆腐。
四川地区过去豆腐的买卖,都是不用称重的,量词用的是“墩”,后面也说“块”、“坨”。买卖豆腐叫“端豆腐”。
比如,卖家吆喝“端豆腐啦!”。
比如家庭里,“今天去端两墩(块、坨)豆腐来吃”。
过去豆腐的量词为啥用的是“墩”、“块”、“坨”?而不是斤等重量单位?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首先,“墩”这个量词通常用来形容比较厚实、大块的物体,就像一块坚固的石头或者一堵墙一样。而豆腐由于其质地柔软且相对较厚,所以用“墩”来计量可以突出它的立体感和质感。
其次,“块”则更加强调了豆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每一块豆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被单独拿出来使用或加工。同时,“块”也比较通用,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最后,“坨”这个词则带有一些口语化和形象化的色彩。它给人一种随意、不拘小节的感觉,仿佛豆腐就是那么一坨放在那里,没有经过精心雕琢。这种用法可能更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中。
当然,不同地区对于豆腐的量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这些词汇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事物。
具体到四川地区。
四川过去的豆腐作坊,用的大多是统一尺寸的方形木框(一框豆腐称一厢豆腐),并用模具做出了每墩(块、坨)豆腐的大小。
买卖的时候,根据买主的需要,用划刀划出对应的数量即可,而不必用秤去称重。据了解,南方豆腐作坊大多都是用这种方形木框做豆腐模具。
四川地区不像北方,动辄买一二十斤(称重量),平时也就买一两墩。只有到了冬季做红豆腐的季节,会买的比较多。比如半厢、一厢甚至更多。但是实际算账,还是按墩数来的。
过去无论农村,还是城镇,经常听到豆腐作坊的人流动叫卖声:端豆腐啦!有人应声:这ㄦ哩zērlī端两墩!
至于为啥豆腐的买卖,要用“端”字?
在各种资料中未查到来源,笔者只能根据特定的环境做个推测。
因为过去农业时代,工业不发达,当时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豆腐买卖需要的容器,只能是买主自己从家里拿个碗或盆出来。
装好豆腐之后,必须是“端”着而且得“端稳”,万一倒了就搞白伙食了。
这也是过去豆腐作坊卖豆腐必须流动售卖的原因吧。那时候如果像现在固定在集市或菜市卖,没有盛装的容器,买主拿不走!
2000年前后,我也看到本地开始出现按重量售卖的豆腐了,豆腐商贩自己的容器是个大大的筲箕,这是所谓的“筲箕豆腐”。但是,按墩(块、坨)计量售卖,仍然是四川地区豆腐买卖的主要方式。
只不过,城镇慢慢没有了流动“端豆腐”的叫卖声,都在菜市摊位上买卖了,“端豆腐”成了“买豆腐”。
在农村,有了塑料袋后,人们赶集买菜,豆腐顺便就买了,加上农村人口也少了,所以农村“端豆腐”的叫卖声也少了,即使有,也变成“买豆腐”了。
“端豆腐”这个方言词,也逐步被时代所掩埋了。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修船厂通古今,娇养的王爷登基了 末世重生,女主她从不回头看爆炸 傲娇老公我领回家 师尊,你看师兄又带女人回来了! 领主种田:靠的竟是魔动力 龙翔晋阳:命不由天 赛尔号:传说中的精灵 震惊,我的水果全是天材地宝 外室登门?我当场改嫁大奸臣 正好是你就对你有所偏爱 怒嫁渣男小叔,我被深情溺爱宠翻天 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 开局杀女主,小师妹狂夺气运 三界捡尸人 诡异森林 凌峰重生六界任遨游 不一样的中医 开局长生仙族,我竟是大反派 上司托梦赖上我 娇娇柔软可欺,疯批总裁上瘾
激活最强马甲系统,每周都能获得一个新身份。有的人表面是个平平无奇的学生,背地里他却是跨国集团董事长,绝世无双的神医,令世界疯狂的厨神,全球顶尖杀手,出神入化的催眠师,总之他有无数马甲。苏寻我真的只想当个普通人...
穿成丫鬟?行叭,起点低,上升空间大啊。原来是红楼?行叭,她好歹看过八七版红楼呢。可惜是前传,那也成叭,她也算看到了贾宝玉的祖宗。...
先使用,后付款?卧槽,手欠,一下子买多了,我欠了网站一亿五千万啊!姜天辰病危之际进去了一个叫仙人拍的网站提前购入了一大批的修仙产品,本以为是个闹着玩的假网站,没想到是真的。自此,他开启了开挂的一...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在市人民医院上班的叶向阳突然间收到一条有关妻子出轨的小视频,这让他不得不重新权衡这场看上去就不太对等的婚姻...
不科学!好男人在渣男剧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