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这里引述历史一件事来补充说明:宋代王安石上台了,苏东坡这批人和他的意见不同、分歧,形成了后来著名的&ldo;党祸&rdo;,而王安石所用的人都非常坏,所以这班正人君子都纷纷辞职。当时有人主张最好不要辞职,因为王安石下面这一批人,将来一定要把事情搞坏的,你多占一个位子,使他们少搞坏一点,这就做了好事。这就说明挑这种担子很难,明知道要坏,可硬是不走开,占住一点,少坏一点,虽然不能积极的挽救,也是消极的防止,孔子走的是这个路线。
如此风波不可行
下面又来一个: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
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
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
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
知之矣!
子路有一次跟着孔子后面走,大概脱了队,落伍了。&ldo;遇丈人&rdo;,碰到一个老头子。&ldo;丈人&rdo;不是岳父,古代丈人是对长辈的尊称。过去写信,对父执辈称世伯,自称世晚或世侄,但有的与父辈没有交情,而年岁地位又比自己高得多,这时就尊称对方为&ldo;丈&rdo;,就是长者、前辈的意思。子路碰到一位老先生,用他的拐杖,挑了一些编织竹器的青竹篾藤,子路就问他,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这个老头子可骂了子路一顿,什么你的老师?这种人光在那里吹牛,也不去劳动劳动,连五谷都分不清楚,一天到晚只在那里用头脑,用嘴巴吹牛,我才不认识你的什么老师。老头说完,把拐杖往地下一插,在那里芸田,手扶着杖头,用脚把禾苗周围的草,压到泥土下去。子路搞得没办法,被他的气势慑住了,拱手站在那里恭恭敬敬的不敢动。于是这位老头子带子路回家,留他住下,还杀鸡,做了很好的饭,很丰盛的款待他,而且还教两个儿子来做陪客。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又报告了经过。孔子说,这是一个隐居的高人,教子路回去找他,可是子路到了那里一看,这位老先生搬家了。
关于这些隐士的事情,儒家记载得很有限,我们如果看《高士传》、《神仙传》这一方面的书,则这种人很多。如佛家禅宗的隐山和尚,这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唐代的故事:有两位很有名的大师,出门&ldo;行脚&rdo;。&ldo;行脚&rdo;是佛家的术语,就是到各处参访有道德学问的高人,这两个和尚走到一个深山里面,在溪水中洗脸,其中一个是洞山,告诉另外一个密师伯,这山中住有高人。密师伯说怎么知道?洞山说,我们洗脸时不是看到一片菜叶子,随溪水流下来吗?可见上流有人。于是两个人就去找,虽没有路迹可循,但终于找到了这个隐山和尚,搭了一个茅草棚,一个人住在深山,于是这两个和尚跟他谈道,他们谈得相当投机。后来,这两个和尚就走了。但在半路上一想不对,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高人,隐居在这里,实在太可惜了。于是第二天回去找,找不到了,连茅草棚都烧掉了,只留了几首诗在那里,最后两句说:&ldo;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rdo;像这样所谓隐士思想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并不是灰心,灰心就自杀了,而多半是很有修养的人。
子路找不到这个荷蓧老人,回来告诉孔子后,谈起这件事有所感想‐‐子路不是一个绝对莽撞的人,他跟孔子这么多年,孔子也很欣赏他,所以他讲出一个道理‐‐他说,一个知识分子,有学问有能力,不肯出仕贡献给国家社会,(这里要注意,&ldo;仕&rdo;的观念,在春秋战国以前,是为对国家有所贡献而出仕,后世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出来做官为出仕,完全是两回事。)不合于义。社会有社会的秩序,长幼的阶级,父是父,子是子,人伦的阶级不可废,家庭父母子女的秩序都不可乱,更何况国家社会的政治体制,怎么能废?假使废了,社会就没有型态、没有秩序,不成社会了。这些隐士思想的人,欲洁身自好,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清高,自己有自己的观点。社会中有许多人也是这种个性,这种人是守成的第一流人才,可是教他去开创,那就糟了。开创事业的人,好的要,坏的也要,而且要准备接受坏的,天下好的名声固然好,有时候为了成功一件事业,往往要担负很多坏名声,其实很冤枉。但是能够挑得起来,就很难了。这种做法,比洁身自好还更难。所以我们常常感到任劳任怨难,尤其当主管的人更是如此。创业的人,第一个修养要能够任怨,但不是手段,要是一种德行才行。所以洁身自好的人,多半是隐士。子路这时可有个感想,认为洁身自好的人,乱了人伦之道,把一切都丢开了,只管自己。也可以说,是绝对的个人自由主义者,对于国家社会并无贡献。所以子路说,君子的出仕,并不是为了自己想出锋头,而是为了贡献给国家社会‐‐&ldo;行其义也&rdo;。看了这些隐士们,就晓得&ldo;道之不行&rdo;了。因为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多半喜欢走隐士的路线,觉得救不了时代,就做隐士,向后退,不敢跳下这个浑水去。大家都像这个样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头脑太清明了,看清楚了,不愿来淌这个浑水。所以子路说他懂了,搞不好了,他知道跟孔子这位老师所走的路线,自始至终,永远都是自我牺牲,因为其他的知识分子,多半只管自己了。
上面到这里,等于告了一个段落,下面一章就等于引用孔子的评论了。先说逸民,古代逸民也近于隐士,在历史上,后来引用孔子这句话,有&ldo;逸民传&rdo;。尤其清朝的历史,对于明朝的许多绝对不投降,当然更不肯出来做官的知识分子,像王船山逃到湖南的山里去了,像陕西的李二曲、江苏的顾亭林等等,硬是不出来,当然也没有被杀,这一类人在清代的历史上留下来,就列入&ldo;逸民传&rdo;中,当然不是二臣,二臣就是投降了的,逸民是很高逸的,这又与隐士有所同而又大有不同之处了。
穷达行藏
现在继续讲《微子第十八》,今天说到&ldo;逸民&rdo;这一段。上次说过,这一篇所讲的,等于是历史人物的报道,也反映出立身处世的道理,一种走入世的路,一种走隐逸的路,当隐士为出世之路。不过中国过去的隐逸之路,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以旧文字来形容,可用&ldo;有所待也&rdo;四个字。他们不是为个人利益有所待,只是想为国家社会有所贡献而有所待,虽然同入世的人看法两样,角度两样,但都是有所待。因此,隐逸的路线也可说是积极的,他们救人救世的目标是一致的。可是这一类人,和孔夫子正面对照起来,显出两个方向。这一片里大部分都是说隐逸的,孔子提出来: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
猫犬系男子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我爱吃肉肉 一树海棠压梨花 卿宓 孟子旁通 温故而知新 严拓 烈狗 修车沦陷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桃色镜头 唯识与中观 历史的经验 何如 易经杂说 你妈就在那里 如何修证佛法 小崽崽他超行的
陆瑶,医学天才,一朝穿越,成为耳不能听的孤女。脑海里那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原来她可以听到别人的心声,这金手指还不错!穿越第一天,婶婶将她嫁给村里的无赖,且看她如何修理人,谁答应的谁嫁!门前捡了一个流浪汉,众人劝她别管闲事!本着医生的天性,陆瑶不忍见死不救,毅然决然带回家。从此,这个男人,宠她,护她,做她行走的耳朵。陆瑶表示,捡了个男人真不亏。男人木着脸纠正是相公。...
本是举世无双的帝王血脉,却一朝沦落为废材弃女。天赋觉醒,她乃世间第一御兽师!御万兽,踏九霄,锋芒乍现,掀起大陆风云。皇族重金为聘,神王以天下相许。她冷眼睥睨,一身傲骨清冷卓然。一朝惹上亦正亦邪的妖孽国师,蚀骨缠情,被迷得神魂颠倒,无处可逃。她不服定是你这个妖孽国师用邪术蛊惑于我!他邪肆一笑现在可是你主动扑倒的我。...
作者笔安的经典小说重回八零好芳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重回八零好芳华张茹前世活的窝囊,临死前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几十年。重生回到十七岁,她努力奋斗,改变命运,揭穿一个个恶毒的阴谋,只是总有个龟毛的男人总是在眼前晃悠。终于,她认出他竟是前世恩人,她决心报恩,对他好,对他再好,对他更好只是在打算抽身时却被某刺头强势扑倒。张茹欲哭无泪,她真的只是想报个恩啊,没想以身相许…...
祖乘风,一位医科研究生穿越到了神魔大陆一个教条古板的书呆子身上。书呆子满口的之乎者也,仁义礼德,却连杀鸡都怕。祖乘风放荡不羁,嬉笑怒骂,唯我唯心。会有怎样的故...
佣兵之王张幼斌归隐都市,在一家小小的酒吧里成了一名服务生,他不仅泡走了极品美女老板娘,又骗得漂亮女警花的芳心,就连美艳女佣并绝色女杀手俏丽艳寡妇,也都纷纷对他倾心钟情,带着无边的艳福,张幼斌在都市之中叱咤风云,成为都市中的王者!...
于微深爱着傅北淮,为留在他身边,放弃亲情,友情,事业到头来,敌不过他的初恋回来。傅北淮从来就看不起她,直到她离开,直到他从别人那得知,她快要死了他找到她,她视他如陌生人,身边还站着一个男人。我们,可以,重头再来吗?不可以,我不想把我所剩无已的心力和温热的生命都交给你。于微停顿,因为,你根本不配。...